400-012-0336

新闻动态NEWS

公司动态行业新闻

在线咨询 online consultation

400-012-0336 欢迎您的来电

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:“互联网+医共体+家庭医生”协同发力 探索打造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24-07-30

微信图片_20240730091616.png

7月27日,由新华网主办、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学术支持的“2024健康中国促进大会”在北京召开。会上,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“‘互联网+医共体+家庭医生’协同发力 探索打造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”的经验做法入选“2024健康中国实践案例”。




近年来,汉滨区立足区情实际,顺应群众期待,建设提升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平台,加快推动紧密型医共体,不断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加快建设符合区情实际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



01



   搭建一个服务平台      




通过财政投入、设备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9000余万元,按照“1+1+1”的建设思路,即1个基于“互联网+”的互通共享平台、1套基于强基层的医疗设备、1系列基于本地化的系统应用,用一张网建设了汉滨区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平台。该平台覆盖了3家区直医院、43家镇卫生院、512个村卫生室,建成了汉滨区网上医共体。对涉及的医疗机构卫生专网进行了升级,为镇卫生院配置了DR、彩超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数字设备,为村卫生室配置了心电、电脑、视频音频等设施设备,特别是心电、彩超等检查,直连区级远程会诊中心。



微信图片_20240730091754.png

02



   建立一个支撑体系  



依托区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指挥中心、区健康扶贫指挥中心、区域医疗数据监管系统三大平台,推进全区医疗资源共建共享,业务联动发展。组建区域(智慧)医疗中心,从区级3家医院抽调150名专家远程值班,提供临床、影像、心电、超声远程诊断指导;组建远程会诊中心、远程影像中心、远程心电中心、双向转诊中心、远程教育中心5大区级中心,统一回应镇村的会诊、检查、转诊等需求,确保上下连通、快速反馈、结果互认。在区级层面,与解放军总医院紧密合作,疑难杂症随时发起会诊。投用以来,开展门诊、心电、超声、影像诊断等远程服务32万人次,群众不出镇村就能享受到二级医院的诊疗服务,特别是一大批心梗、脑梗患者做到了早发现、早转诊、早救治。



微信图片_20240730091803.png

03



   完善一套下沉机制      



网上医共体解决了远程诊疗问题,但很多病人还是习惯和医生面对面。2022年以来,汉滨区加快推动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,逐步实现医共体内人员队伍、绩效考核、药品器械、医疗业务等“八统一”管理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,逐步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发展。突出抓好了医共体内部医务人员互派、业务协同,区直医院常态化下乡巡诊驻诊,让群众在当地就能见到城里的医生。探索实施“343”专家到镇巡诊工作机制(时间、专家、地点三固定,诊疗、随访、宣教、帮扶四到镇,实现卫生院诊疗水平、区级医院影响力、群众满意度三提升),成为区级医疗服务的有效延伸和补充,做到关口前移,优质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,打通群众看病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

04



   建强一支服务队伍  




按照1+1模式(镇办卫生院责任医师团队长、全科医生、执业护士、公卫专干+乡村医生),组建210个家庭医生团队,定期进村入户为群众开展体检、慢病随访等服务。在卫生室,村医使用配备的健康一体机为村民做家庭医生签约和建档基础检查,心电、血氧、血压等检测服务信息传输到健康管理平台,便于村医掌握患者病情,做到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治疗。在服务模式上,大力发展远程会诊,完善双向转诊机制,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。在服务手段上,将远程医疗系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结合。




汉滨区通过推进互联网+医共体+家庭医生医疗服务模式,线上线下共同发力、互相补充,将二级医院的诊疗“搬”到线上和老百姓的家门口,让辖区群众与专家、医生“零距离”接触,就近就地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。该模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,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、看病贵的问题,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,提升了群众的就医获得感。